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
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黨委書記 ?徐兵
2025年3月,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考察時指出,黨中央決定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,是今年黨建工作的重點任務。各級黨組織要精心組織實施,推動黨員、干部增強定力、養成習慣,以優良作風凝心聚力、干事創業。
“己不正,焉能正人”。作風建設這一跨越千年,歷久彌新的主題,鐫刻著經過歲月和歷史淬煉后的智慧光芒,承載著我們黨在漫長發展道路上時刻不忘自省、勇于自我革命的膽識與勇氣,彰顯了無數共產黨員務實擔當、艱苦奮斗的優秀品格。是各級黨員領導干部群眾觀、權力觀、政績觀的驗金石,是觀察黨群干群關系、人心向背的晴雨表,是我們危中尋機、逆勢而進,錘煉謀事創業本領的指南針。黨員干部要始終堅持把作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,強黨性、嚴自律、勇擔當,以優良作風為公司改革發展凝心聚力。
在慎初慎微慎獨中涵養黨性
“一騎紅塵妃子笑,無人知是荔枝來”。杜牧筆下的千古名句,今年被搬上了大熒幕,電影《長安的荔枝》以極具東方美學的鏡頭語言,講述了一個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。“荔枝鮮運”表面上是高效執行,實則勾勒出古代“四風”之害。千年后的今天,全黨上下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,嚴肅整治“四風”,這跨越時空的鏡像,清晰地托舉出“以史為鏡”四個大字,作風建設不是歷史的單行道,而是穿越千年的接力跑。從抓月餅、抓辦酒,到解決“門難進、臉難看、事難辦”現象,再到整治基層“微腐敗”、狠剎違規吃喝……這些細枝末節,正是“四風”的滲透點,也是作風建設的切入口。細微之處見作風,黨員干部要以案為鑒,始終保持清醒頭腦,不忘初心,做到“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”,在小事小節中有政治、有方向、有人格,力求治疾患于“微未”,斷誘惑于“初始”,在小事小節上“慎微”規范,加強約束,常撣心靈灰塵,常清思想垃圾,常掏靈魂旮旯。要提高黨性修養,“內無妄思,外無妄動”,增強“慎獨”定力,在工作生活中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,積極鍛造“知行合一”的作風筋骨。
在抓細抓常抓長中嚴格自律
“種樹者必培其根,種德者必養其心”。改進作風非朝夕之功,培育好作風,必須保持細抓的耐心、常抓的韌勁、長抓的執著,才能善作善成、化風成俗。“志不可一日墜,心不可一日放”,黨員干部既要在學習上下功夫,常讀常看、常思常悟,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熟于腦、記于心、踐于行,也要把作風建設與工作實踐相融合,時時用紀律規矩檢視自身,大興調查研究之風,深入基層知民情、辦實事、解難題;杜絕“躺平”心態,不當“甩手掌柜”,敢于直面困難,直面矛盾,啃硬骨頭;力戒奢靡之風,常懷艱苦奮斗之心,堅持人民至上,將有限的資源和精力真正用在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上,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能體現作風建設要求。自覺把作風建設作為“終身課題”,以“釘釘子”的精神抓落實,以“啃硬骨頭”的決心攻難關,以“繡花功夫”的細致做工作。
在求實務實實干中勇擔當
“四有”書記谷文昌帶領干部群眾植樹造林、防治風沙、修建水庫,哪里有難題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;“百姓書記”王伯祥帶領干部群眾開發鹽堿灘,吃住都在工地上,和大家一起推車挑擔……好作風從來不是嘴里說出來的,更不是紙上寫出來的,而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。“險夷不變應嘗膽,道義爭擔敢息肩”。新形勢下,我們更要學習和發揚先輩們敢于擔當的精神,面對大是大非敢于亮劍,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,面對危機敢于挺身而出,面對歪風邪氣敢于堅決斗爭,永葆奮發有為的姿態,主動投身關鍵吃勁崗位,多到改革前沿破解頑瘴痼疾,在知重負重、迎難而上中不斷砥礪作風。堅持把“嚴”的基調貫穿始終,把“實”的導向貫穿始終,把“干”的勁頭貫穿始終,讓“馬上就辦”成為工作常態,讓“辦就辦好”成為工作追求,讓“一抓到底”成為工作習慣。